2025年2月4日是第26个“世界抗癌日”,旨在提高人们对癌症患者独特需求的认识,团结一致,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管理癌症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防癌意识逐步增强,但大多数人仍不知道如何科学地防癌。
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,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能够显著降低患癌风险。
1、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,如:苯、石棉、甲醛等,以及大量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物品,如某些化妆品、染发剂等,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。吸烟也是接触化学物质的重要致癌行为,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。
2、不良生活习惯,如:经常熬夜、睡眠不足、缺乏运动、暴饮暴食、饮食不均衡等,这些习惯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,增加患癌风险。此外,过度晒太阳和经常使用爽身粉(主要成分为滑石粉)等也可能致癌。
3、某些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,如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与宫颈癌相关,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风险。
4、不恰当的烹饪方式,比如:厨房用具如砧板生熟混用、不经常清洗更换,可能导致黄曲霉菌滋生;炒菜时油温过高,或炒完菜后立刻关闭油烟机,可能导致油烟中的有害物质被吸入体内;食用油反复使用,可能产生丙二醛等致癌物;使用未经精炼的“毛油”、“土榨油”,可能因杂质多、烟点低而产生大量油烟和致癌物。
5、不健康的饮食习惯,比如:经常食用高盐、高油、高糖的食物,可能增加肝肾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风险;长期吃油炸食品,会损害心脏、肝脏等器官;经常饮用高温(65℃以上)的浓茶水,可能烫伤食道并形成慢性溃疡,进而癌变。
为了降低患癌风险,应尽量避免上述致癌行为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降低致癌率:
1、生活方式的调整:
(1)健康饮食:选择新鲜、天然、无添加的食品,减少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。 避免油炸、烧烤等烹饪方式,减少高脂肪、高糖分、高盐分和含亚硝酸盐的食品摄入。增加水果、蔬菜和全谷类食品的摄入,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预防癌症。
(2)戒烟控酒:严格戒烟,避免被动吸烟,减少烟草中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。 限制酒精摄入量,男性每天不超过30克乙醇,女性每天不超过15克乙醇,以降低患癌风险。
(3)规律作息: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每晚7~9小时,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。避免熬夜、过度劳累,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。
(4)适度运动: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跑步、游泳等。 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2、环境因素的改善:
(1)保持室内空气清洁: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,如避免吸烟、使用环保家具和装修材料。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(2)避免紫外线辐射: 在阳光强烈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使用防晒霜、遮阳帽、太阳镜等防护措施。
(3)减少职业暴露:对于从事可能接触致癌物质的职业,如化工、石棉、放射线等,应做好个人防护,定期体检。
3、个人健康习惯的养成:
(1)定期体检: 定期进行癌症筛查体检,如乳腺自查、粪便隐血检查等,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。 关注家族遗传史,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重视体检。
(2)保持适宜体重: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和过瘦。使用体质指数(BMI)评估体重是否适宜,BMI在18.5~24.9之间为正常。
(3)接种防癌疫苗:接种乙型肝炎病毒(HBV)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(HPV)疫苗等,有助于预防相关癌症的发生。
(4)调节情绪:学会调节情绪,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。
降低致癌率需要从生活方式、环境因素和个人健康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,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来降低患癌风险。
科室简介
古蔺县中医医院心脑病·肿瘤科位于落鸿院区住院部4楼,是集心脑血管、肿瘤等疾病为一体的临床科室。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合作指导单位,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协作单位、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、心血管内科专科联盟单位、国家区域中医脑病诊疗中心联盟单位。
队伍建设
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1人,其中,主任医师1人、主治医师2人、住院医师4人,主管护师3人、护师5人、护士6人。科室医师均在西南医科大学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,并参加省市心脑血管专委会,所有医护人员临床经验丰富、业务技能精湛,是一支老中青结合、中西医结合的高水平医疗队伍。
仪器设备
科室开放床位50张,仪器设备配置齐全,拥有迈瑞心电监护仪、注射泵、无创呼吸机、除颤仪、心电图机、血糖仪、洗胃机、吸痰机、排痰仪、中医定向透药仪等多种先进诊疗设备,具有较完善的急救功能,能满足临床各种治疗需要。同时,积极利用医院1.5T核磁共振、64排CT、三维彩超、动态心电图等高精仪器设备为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、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开展业务及诊疗特色
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,在治疗中风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、心房颤动、肺心病伴心衰、后循环缺血、癫痫、失眠、老年性痴呆、糖尿病、肿瘤疾病等老年常见病、多发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。
开展了脑梗死溶栓治疗,结合现代康复治疗,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,加快患者的康复。心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,加快心衰恢复,并减少复发率。
开展了PICC的置管和维护、输液港的维护,解决了在院外留管患者的管路维护安全问题,减轻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,为治疗提供一个安全的静脉通路,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新的医疗技术服务。
中医特色治疗
开展穴位贴敷、中药灌肠、放血疗法、中医针灸、中药塌渍、中药热奄包、耳穴埋豆、穴位注射、拔罐、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,临床治疗有显著疗效。
科室电话:0830-7216557
门诊地址:落鸿院区针灸馆心脑病肿瘤科门诊
住院病区:落鸿院区院部4楼
PICC、输液港维护:落鸿院区住院部4楼
供稿:余良叶(心脑病·肿瘤科)
审稿:姜雪丽
终审:夏 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