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 黄
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。秋季釆挖,除去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鲜用;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。前者习称“鲜地黄”,后者习称“生地黄”。
【性 状】鲜地黄:呈纺锤形或条状,长8~24cm,直径2~9cm。外皮薄,表面浅红黄色,具弯曲的纵皱纹、芽痕、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。肉质,易断,断面皮部淡黄白色,可见橘红色油点,木部黄白色,导管呈放射状排列。气微,味微甜、微苦。
生地黄: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,中间膨大,两端稍细,有的细小,长条状,稍扁而扭曲,长6~12cm,直径2~6cm。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体重,质较软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棕黄色至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黏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
饮 片
【炮 制】除去杂质,洗净,闷润,切厚片,干燥。
【性 状】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。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切面棕黄色至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黏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鲜地黄:甘、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温毒发斑,吐血,衄血,咽喉肿痛。
生地黄: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用于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津伤便秘,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内热消渴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鲜地黄12~30g。生地黄10~15g。
与此同时地黄也可以食用,今天给大家分享地黄的家常做法-地黄乌鸡汤。
地黄乌鸡汤
食 材:乌鸡一只、生地黄20g、天麻30g、枸杞子5g、红枣3颗、老姜一块、食盐、小葱。
步骤一:生地黄清洗干净切成小片,老姜去皮切片备用,小葱清洗干净一半切葱段一半切葱花,大枣和天麻快速淋水备用。
步骤二:乌鸡宰杀后清洗干净将鸡肉剁成块状,冷水下锅,依次加入姜片、葱段,开大火打去浮沫,将鸡肉捞出温水洗净备用。
步骤三: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,再依次加入乌鸡块、生地黄、天麻、老姜片,大火煮沸换小火继续煲40分钟,时间到后再依次加入大枣、枸杞子继续小火煲20分钟,起锅前加入适量食盐,撒上葱花,美味即成。
科 室 简 介
古蔺县中医医院药学部共设有临床药学组、中药房、西药房、制剂室、煎药室、中药库房、西药库房。科室现有人员28名,其中,高级职称3人,中、初级职称25人,临床药师5人。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,近年来,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、西南医科大学、贵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数10人。医院鼓励人员多维发展,重视药学服务和专业技术提升,多次选派人员外出进修,科室每月安排人员进行培训授课,提升专业技术水平。
目前,医院有院内制剂品种13个,是泸州市四县三区唯一拥有中药制剂配置资格的中医医院。科室不断完善药品种类,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,积极响应国家基本药物政策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。目前,有西药(含生物制品)与中成药(含院内制剂)500余种,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700余种。
药学部主要开展药品采购、验收、储存、养护、处方调剂审核、中药煎煮、制剂生产、临配处方加工及实习带教等工作。开展处方前置审核,处方点评,临床药师查房、会诊、药物咨询等临床药学工作,辅助临床用药,促进合理用药。
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为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,保证临床用药安全、有效、合理和经济。
中药房咨询电话:
落鸿路院区:0830-7102341
均吾路院区:0830-7215257;0830-7215276
西药房咨询电话:
落鸿路院区:0830-7101936
均吾路院区:0830-7215250
供稿:王 钞(药学部)
审稿:姜雪丽
终审:夏 颍